今年6月份,醫藥外包業內老牌公司保諾桑迪亞、春天醫藥被傳出裁員和拖欠工資。泰達 幣 交易 平臺9月份,美迪西(688202.SH)亦被曝實驗室裁員。
雖然相關公司用了「調整」、「優化」等字眼,但裁員、削減產能的實質是顯而易見的。
這些也可從業內上市企業歷年的財報中一探究竟。
數據顯示,在2019年-2022年期間,包括凱萊英(06821.HK)、康龍化成(03759.HK)、泰格醫藥在內眾多CXO上市企業的員工總數均在連年增加。直到2023年開始,情況出現分化,一些CXO企業的員工開始下降。
藥明生物(02269.HK)的情況稍好一些,到目前為止,員工總數較2022年末還增加了24人,但從增幅來看卻是遠不如此前幾年。

管中窺豹,CXO行業的景氣度在2023年出現了肉眼可見的下滑,這也反映在了2023年的業績上。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cardano鏈凱萊英、昭衍新藥、博騰股份、美迪西等大批CXO企業的淨利潤遭遇了下滑。

在港上市的藥明生物是大分子生物藥CXO龍頭,其業績走勢亦是如此。
數據顯示,2019年-2022年,藥明生物的營收、歸母淨利潤可謂是連年走高,相當穩健,並且連創新高。而在2023年中期,該公司的營收依然錄得了增長,然而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0.59%至22.67億元(人民幣,下同)。

按理來說,應該說市場對於CXO企業業績下滑是有所預期的,但藥明生物日前發佈的一則公告還是讓投資者破防了。
12月4日,藥明生物召開了業務最新消息會議並作出簡報。根據披露,由於生物技術融資放緩導致生物技術行業呈個位數年增長率,此外新冠相關項目的比特幣價格歷史收入下降及幾個重磅藥的生產延期,導致2023年目標收入增長低於預期。
藥明生物稱,公司仍對未來前景保持樂觀,旨在於2023年實現整體收入約10%增長,並將繼續投資提升能力及產能,以在未來兩年保持強勁的毛利及增長率。
要知道,在2020年-2022年,藥明生物的營收同比增速分別達到了40.88%、83.35%、48.38%。對比來看,該公司在2023年將要力保的10%增速較之以往也是有大幅度下滑的。
具體到業務層麵,該公司藥物開發業務端收入增速低於預期,生產收入端遭遇下降是藥明生物2023年目標收入增長低於預期的主要原因。
其結果就是藥明生物在12月4日放量暴跌了23.79%。雖然近期該公司推出回購方案對衝利空,但依然難以挽回股價持續下跌的態勢,至12月11日午間收盤已經累跌了34.48%,而如果從2023年年初算起至今跌幅更是達到了52.38%。

而這也是CXO上市企業的縮影,其實泰格醫藥、康龍化成等公司的特朗普幣價格股價表現亦比較疲軟。
可見,市場上沒有永遠的神,行業都有周期,即使是被譽為旱澇保收的醫藥「賣水人」在景氣度下行之下也是會頂不住的。